蚂蚁文学 > 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 第12章:杂交小麦
最新网址:www.mayiwsk.com


    《其实物理还好,经典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力、热、声、光、电等,会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理论就已经把经典物理学得差不多了,化学虽说有元素周期表指导,但想靠个人重建现代化工体系,那真的太难了.》

    《还有生物啊,穿越后你说什么细菌病毒,砸人家饭碗那不是找死嘛》

    洪武年间,金陵城。

    朱元璋不动声色地将天幕所说的一一记录在案。

    原来元素周期表所代表的的学问是化学这一支的,朱元璋记得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是在“点石成金”之术上。

    那伽利略所说的自由落体等的学问,显然就是归入物理这科了。

    “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没听说过,电磁理论是关于电和磁石的?”御史大夫刘基一边看评论一边思考,虽然是猜测,但结论很显然,特别是朝廷如今已经学会了发电之术,知道电就是通过铜线在两磁石之间的旋转产生的。

    如果不是真的吃饱了撑的,谁又能发现这个现象.从而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袁老去世之后,很多研究农业科技的学者都感叹,当年为粮食而奋战的“南袁北李”如今只剩“李”一人了】

    【这里的“李”,指的就是与袁老齐名的李振声院士,许多人尊称他为远缘杂交小麦之父】

    【小麦和水稻是我国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由于气候和环境差异,水稻主要种植于广大南方地区,而小麦多种植于北方】

    【所以这两位农业科学家,一人在北一人在南,工作轨迹几乎是不相交的平行线】

    【但他们的人生又是如此的相似,都是出生于饥寒交迫的时代,经历过艰苦的生活,然后投身农作物改良,希望让更多人吃上饱饭】

    【并且用他们全部的精力和生命给自己,也给全人类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李振声于1931年在山东出生,他出生前山东发生了大饥荒,超过百万人饿死】

    【他11岁时山东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再度发生饥荒,他亲眼见证了饿到极点的人啃树皮吃草】

    【李振声自己家里也很困难,父亲早早就去世,母亲不得不独自抚养4个孩子,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武英殿前。

    朱元璋听到天幕又再一次涉及粮食之事,不由得郑重起来。

    可以看见,后世关于粮食增产,可谓是费尽了心机,高产作物、小麦水稻全国范围内选种育种、化肥和作物轮作、兴修水利,如今又是一個新的粮食增产方法:远缘杂交小麦。

    “远缘杂交小麦”这个词和上一次听到的“杂交水稻”差不多,不过一个是小麦一个是水稻。

    就算是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后世对于粮食这一块的重视,真是到了一种“丧心病狂”的地步,当然这里说的“疯狂”,包含了很多的佩服。

    此乃,一等一的仁政。

    从此前的天幕中,众人当然知道后世建国之初的艰难岁月,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幼年丧父的李振声自然生活得很苦。

    这一点引起了金陵城广大百姓的共鸣,所以当看到李振声抱着免费吃饭的想法加入了农学院,不免失笑,换作是他们也会如此,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1951年李振生毕业因为能力出众被分配到了中科院,最初他负责的是牧草研究】

    【但是几年后,他响应国家号召去支援西部建设,当时西部正好出现荒灾】

    【由于小麦锈病,麦田减产了30%之多,李振声和他的同事们被紧急调配去研发杂交抗病小麦】

    【没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可能不太清楚小麦锈病是什么,它来自锈病菌对小麦的感染,会在小麦上形成大面积的锈迹状斑块,阻碍光合作用并造成水分流失】

    【染病的小麦轻则结不出饱满的碎粒,重则枯萎死去,而且锈病菌会在小麦间传染,危害极大】

    【对于那时并不富裕的中国而言,饥饿已经一步步逼近了,危急之下同事们全部选择了让抵抗力更好的小麦跟现有的小麦杂交,也就是所谓的近缘杂交】

    【而李振生却忧心忡忡,他很清楚小麦的整个大家族中就没有抗病能力特别强的成员】

    【只有弱、很弱、超级弱的区别,再怎么杂交也就那样,过个三五年锈病菌变异了,立马又能血洗麦田】

    朱元璋由于年少时的经历,对农事也是非常的重视,因此在听到“旱灾和小麦减产3成”时,眉头是皱了一下。

    这种情况受灾地区的官员处理不当,一个不慎是要出乱子的。

    而天幕适时的加入了小麦锈病的照片,可以看到那是一个个小黄点在小麦叶子上聚集,呈条状,远远看去,还以为是叶子黄了。

    而这种病是由“锈病菌”造成的,具有传染性。

    这种情况下一般不是直接对病虫害进行治理吗?

    朱元璋很是不解,然而下一秒天幕就解释了原因。

    “抗病能力!”

    虽然对近缘杂交还是很不解,但仔细琢磨这句话,很明显后世研究杂交小麦的意图是:让小麦具有抗病能力!

    啊?

    朱标以为自己听错了,一看群臣懵逼的表情就知道自己没听错。

    和兴茶食店。

    一众食客或多或少都知晓些农事,此时都反应过味来了,还能这样?

    让小麦拥有抗病能力?

    或者说杂交小麦主要是为了让小麦拥有抗病能力?或者其他的能力?

    苏先生、万掌柜和店里的小厮都竭尽所能想象了一番,但人,是想象不出来他没见过的东西的,所以尽管他们开动了脑瓜,还是想不出来小麦还能获得其他什么能力。

    但尽管只是抗病能力这项,如果培育过的小麦种子如果真的成功,能一劳永逸解决小麦受虫病灾害的问题,那也是变相是增产了。

    “生物学这是生物学的学问。”苏先生喃喃说道,原来生物学不仅仅是用于医学。

    这是一个极度神秘的领域,至今人们对它的了解都极少极少。

    一个是细菌,一个是病毒,还有就是水稻杂交,小麦的近缘杂交,恐怕还有小麦的远缘杂交。

    等等,自己完全没有记录介绍细菌的内容

    汉末南郡。

    在了解了天幕这几句话蕴含的巨大信息的诸葛亮等人,脸色一变再变。

    诸葛亮想得要比别人快,也要深远得多,他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

    “小麦的近缘杂交,其实有点类似于配种,类似不同的马相互之间配种。”

    “有近缘杂交,恐怕还有远缘杂交,就类似于驴马配种”

    话到这,一众人脸色也是狂变,很显然天幕说小麦家族没有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意思就是要开展小麦和其他植物的杂交了。

    驴马配种生骡子,可骡子,是无法产生后代的啊.

    “如果这种研究成功了,那是不是可以推广到其他作物身上?”庞统接着话题思索着,他说的其他作物是除水稻小麦外的作物,毫无疑问,这种研究是成功了的。

    因为天幕此前有提到过杂交水稻,而天幕中提及的李振声号称“南袁北李”的“北李”,显然小麦和水稻的杂交研究都成功了。

    刘备眼都红了,此乃国士啊。

    诸葛亮内心挣扎了一下,还是不吐不快:“如果把小麦的抗病性当做某种特征的话,将这种技术应用到其他动物身上,那”

    庞统听到这话像是想到了什么,而后脸色狂变,满眼不可置信.

    其他反应稍稍慢的众人也回过味来,一个个忽然之间像见了鬼一样,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

    难道山海经,不是传说?

    【李振声希望跳出族内通婚的局限,让小麦和其他种类的植物联姻,也就是所谓的远缘杂交】

    【而他给小麦找的相亲对象,正是他之前研究的牧草,牧草抗病能力极强,不用怎么打理他就能长得好好的,对锈病菌也几乎免疫】

    【李振声就希望通过远缘杂交将牧草的抗病能力转移到小麦身上,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理论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特别大,李振声一干就是近20年时间】

    【这些年里重伤批评质疑像一把把刀子往李振声的心窝子里上插,有人说他异想天开居然打算让草跟小麦杂交】

    【有人说他哗众取宠这么多年都不成功,早就应该宣布实验失败了,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在坚持,浪费国家的资源】

    【为保住自己的研究项目,李振声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他一边搞远缘杂交,一边加班加点做当时主流的近远杂交小麦,并且得到了认可和推广】

    【直到1979年李振声终于取得突破,经过次数以万计的漫长实验,他从800多种牧草中筛选出了最适合的长穗偃麦草,与小麦杂交后得到了小偃6号】

    【小偃6号具有极强的抗病性对8种旧病皆具有免疫力,而且产量很高,产出的粮食品质好,是当时最强大的杂交小麦品种】

    贞观年间,金陵城。

    虽然知道了结局,但当天幕真的提及的时候,众人还是巨震。

    这又是提升粮食产量的又一思路,至此天幕已经提及了多种粮食增产的方法。

    其中最简单的无疑是化肥和作物轮种,其次是全国范围内的选种育种,而这个范围李世民觉得可以再放宽些,再之后就是寻找高产作物和小麦杂交了。

    寻找高产作物的难点是茫茫大海,又没有成熟的航线,想漂洋过海去美洲大陆又精准找到红薯,简直是地狱难度。

    而小麦杂交有点类似驴马杂交,可能比寻找高产作物还容易一些,唯一的难点就是暂时不知道杂交的具体细节,且杂交育种工作量巨大,需要不断地重复试验和极长的试验周期。

    可是具体的小麦杂交细节呢?

    李世民忽然想到一种可能,天幕该不会跳过这么重要的内容吧.

    【小麦杂交技术需要的知识并不深奥,只要学过初中生物的都知道,那就是人工授粉】

    【小麦是复穗状花序,每穗上有十多个小穗,小穗两侧各有一片护颖,护颖内有花2-3朵】

    【花朵内一般有一枚雌蕊和三枚雄蕊,雌雄蕊是同时成熟的】

    【当小麦开花时,浆片吸水迅速膨胀将内外稃撑开,雄蕊的花丝不断伸长,三个花药从顶端开裂后能散出几千粒花粉】

    【雌蕊只要有一粒花粉授粉成功即可】

    洪武年间,金陵城。

    武英殿前,君臣们都如同求学的学子,不断地吸收着天幕的学问。

    特别是其中还配了相应的画面讲解,而当知道小麦的授粉细节之后,其实大部分人都已经了然了小麦杂交的原理。

    果然原理都没错,只不过细节上有许多出入罢了。

    “按这个思路,我们是否能培育出各式各样的作物,比如抗旱抗寒的小麦?”朱元璋心潮澎湃,如果真的研究成功,哪怕是亩产只有现如今小麦的一半,那也是很可观的粮食产量,要知道全国上下那么多荒地都是因为干旱或者土地贫瘠的原因而无人耕种。

    如果真的有这种小麦品种,再以政策引导,这部分土地少收或者不收税,那也是一份粮食收入,零零散散下来,粮食增产是非常可观的。

    现如今来看生物学这门学问,一个杂交水稻、杂交小麦,一个细菌病毒,光是这两样,这门学问已经是救人无数了。

    “这生物学.威力也太大了”朱元璋对这神秘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道它还能带来什么惊喜。

    他并不是那种迂腐之人,相反他很实在,所以在想明白这些学问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好处之后,对所谓的程朱理学是愈发的不感冒。

    无用之学!

    (本章完)

    
最新网址:www.mayiw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