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文学 > 启明1158 > 三百七十三 赵构忽然发现自己忽略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最新网址:www.mayiwsk.com
    对于陈康伯的要求,赵构心怀担忧和疑虑,始终拿不定主意。

    他十分担心完颜亮会在收拾光复军之后南下攻宋,将他珍视的和平生活彻底毁掉。

    而这自然让很多持主战立场的官员感到不满。

    于是在这场秘密接见之后,这份国书的相关内容不知道为什么,悄然泄露到了宫廷之外。

    于是这份国书在临安朝廷内外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别说坚定地北伐派与保守的主战派了,连很多持主和派立场的臣子都对此感到莫名愤慨,感到他们的尊严受到了非常明确的折辱。

    过去金国只是暗戳戳的表达对南宋的不屑,从没有如此明晃晃的威胁过南宋。

    过去南宋虽然没有里子,但是至少还有面子。

    可是这一次,里子和面子都没有了。

    完颜亮未免也太过分了。

    除了少数臣子保持沉默不表态之外,大部分臣子都上表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对金主完颜亮痛骂出声。

    他们强烈要求赵构驳斥这份国书,原封不动把它送回去,以示大宋对金国的态度。

    自身难保了还敢威胁大宋?

    真的以为大宋养兵四十万都是吃干饭的?

    北面有契丹人造反,南面有汉人造反,倒要看看你完颜亮究竟俺不敢在再把大宋逼到对立面!

    值此大好时机,激进的北伐派势力趁此机会大声疾呼,要求朝廷出兵北伐,夺回开封,还于旧都,给金国一点颜色看看。

    无数太学生、一般吏员和低级官员都在此时上书给朝廷,激烈主张朝廷对金国强硬表态。

    其中以敕令所删定官陆游最为激进。

    他高声疾呼大宋对金国称臣是极为耻辱的事情,如今金国内忧外患不断,中原豪杰蜂拥而起反抗金国,正是大宋北伐中原、夺回故都和国家尊严的时候,此时不北伐,更当何时?

    陆游文采飞扬,写的文章在民间读书人当中和低级官员当中广泛流传,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力。

    受到陆游文章的鼓舞,一大群文人士子对金国群起而攻,发动了强大的舆论攻势,压得胆怯的想要顺从完颜亮的势力不敢抬头。

    可以确认的是,再怎么独裁的政权也会受到民意的影响,哪怕这种影响微乎其微,总也还是有的。

    平时大宋君臣关起门来商量政务,不给外面人知道,但是这种瞒不住的国际大争端根本就不是大宋君臣能单独决定的。

    受到了朝廷内部和民间巨大的压力,汤思退等人迟迟不敢表达自己的态度,赵构左右摇摆不知道该怎么办。

    北伐肯定是不能北伐的,赵构直接就把这个选项给排除掉了,金国不来打他他就千恩万谢了,他又怎么可能自己主动去找茬儿呢?

    但是如果不能做出一点反应顺应朝野内外的强硬潮流,他这个皇帝怕就是要成为众矢之的了。

    众怒难犯。

    面对众怒,赵构难免也有点心虚。

    于是他再次召集了重臣对此事做最后的商定。

    问题的难点在于不出兵,就会给完颜亮南侵的借口,如果光复军能扛住这波进攻,那么南宋当然是最安全的,出兵与否都不重要。

    但是如果光复军只是一滩烂泥,被完颜亮一推就倒,那么南宋就会非常危险,因为完颜亮带着“百万大军”可以顺势南下,威胁南宋的江淮防线。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光复军够不够硬。

    本来听说光复军屡次击败金兵,大佬们对光复军的评价还算不错,结果连着两次内乱,换了两个领导人,这种评价瞬间急转直下。

    南宋的精英们都认为光复军内部出了大问题,怕是根本扛不住金国的进攻,很有可能会被一波带走,然后完颜亮饮马淮河……

    可陈康伯并不在乎。

    “不管光复军是不是乌合之众,这份国书都是极其无礼的!我大宋对金国称臣十数年,已经有损国格,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还要被金国侮辱、鄙视吗?主辱臣死,陛下如果受辱,请治臣死罪!”

    陈康伯向赵构深深一礼,表达了自己宁折不弯的态度,对赵构进一步施压。

    赵构十分无奈,于是看向了汤思退,指望汤思退说点什么。

    可当前局势下,汤思退是真的不敢说出平常的那些言论。

    平时也就罢了,现在再这么说,就是撞在了主战派的枪口上,自己找死。

    他真的怕从这里出去之后被陈康伯一顿编排,从此名声就臭掉了,到时候外面的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他也不能完全无视民间评价,那对他而言还是有点意义的。

    于是汤思退斟酌再三,还是做出了表态。

    “臣以为,金主此为实在是太过分,太辱没大宋国格,辱没陛下的威严,如果咱们真的出兵助战,恐怕会引起巨大的争议,所以老臣以为,出兵,是万万不可。”

    汤思退都反对了,赵构于是彻底死了出兵助战换取一个安全保障的心思。

    但是他依然需要安全感,需要强烈的安全感,否则他会十分痛苦。

    “如果不出兵,被金主抓住了把柄,光复军再崩溃,金主百万大军饮马淮河,对大宋来说,岂不是亡国之危?”

    陈康伯立刻反驳。

    “就算中原大地相安无事,他都不可能聚集百万兵马,更别说眼下辽东有契丹人造反,山东河北有汉人造反,金主根本不能调动全国兵力,撑死了有三十万人。

    战争中之损耗,分兵各地剿贼、镇抚、恢复秩序等等,最终能用来进犯大宋的兵力能超过十万就算是他的本事,他最多只有十万兵马,甚至还不到,而大宋有四十万兵!

    四十万兵,都是朝廷花钱养着,朝廷花钱养兵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用在这个时候吗?如今朝廷大军主力尚在,北伐尚且不惧,更何况防守?所以陛下,何惧之有?”

    赵构心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当年被追到海上去的是我又不是你,你怎么会懂得我的痛苦和心理阴影?

    于是对上陈康伯的激进言论,赵构基本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又向其他臣子询问,最终大家汇总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不答应,不拒绝,不表态,就跟你拖着。

    但是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绝对不能出兵给金军助战,那会遭到民间的剧烈反弹,乃至于动乱,得不偿失。

    然而一旦光复军覆灭,南宋将直面金国的威胁,到那个时候南宋必须要有一战之力,用以自保。

    于是赵构万般无奈地下令枢密院开始主持军备整顿、检查,准备战争。

    下令江淮地区的官员、驻军有个心理准备,万一金国南下,就要准备作战。

    文官守土,武将厮杀,一旦丢失领土,文官和武将都要做好被问罪的准备。

    承平十数年之后,武备松弛的南宋终于要再一次的重视起军事问题了。

    与此同时,赵构又要枢密院不断关注北方局势,借此准确判断金国到底能不能饮马淮河,南宋到底有没有必要进行一场久违的战斗。

    但是这都是表面功夫,按照赵构的本意,是要做一番投机的。

    南宋可以不答应,不拒绝,不回答,拖着金国,然后观望局势,如果光复军眼瞅着不行了,那就出兵北上进攻山东抢占好处,顺手堵住金国人南下进攻的借口。

    如果光复军居然创造奇迹,可以赶走金国,那么南宋就……绝对安全了?

    想到这里,赵构忽然发现自己忽略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如果,仅仅只是如果。

    光复军真的打败了金军,推翻了金国政权,占据了中原,那么……

    南宋又该如何自处?

    
最新网址:www.mayiwsk.com